南沙参

南沙参

类别药食两用菜谱收录 15 种做法
别名沙参、知母、白沙参、苦心、识美、虎须、白参、志取、文虎、文希、羊婆奶、铃儿参、泡参
用量内服:煎汤,10至15克(鲜品15至30克);或入丸、散。

南沙参相关菜谱

南沙参原料介绍

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、杏叶沙参、轮叶沙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。沙参、轮叶沙参、杏叶沙参属多年生草本,多生于山地、草丛中或灌木丛中,沙参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地,杏叶沙参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,轮叶沙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南及华南。播放后2至3年采收,秋季挖取根部,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泥土,趁鲜用竹片刮去粗皮,切片,干燥。

南沙参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,略弯曲,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顶端有一至数个芦头,根上部多有深陷黄纹呈断续环状,并有残留的粗皮,下部有纵纹及纵沟。体轻质松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黄白色,有裂隙。无臭,味微甘。以粗细均匀、肥壮、色白者为佳。

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,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,但细分起来,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,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。在煮粥时可辨证选用。

南沙参适用人群

风寒咳嗽者忌服。

南沙参制作提示

1肺热咳嗽者,可单味水煎服。

2若肺热较盛者,可加清肺之桑白皮、地骨皮。

3久嗽不已者,可配止咳化痰之款冬花、炙百部。

4久咳声哑者,再伍养阴敛肺之玄参、诃子。

5若津伤较重,舌绛少津者,是可用鲜沙参与鲜生地、鲜石斛等配伍,以增养阴生津之效。

南沙参食疗作用

南沙参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;归肺、胃经;体轻气和,升而微降;

具有清肺化痰,养阴润燥,益胃生津的功效;

主治阴虚发热,肺燥干咳,肺痿痨嗽,痰中带血,喉痹咽痛,津伤口渴。

南沙参食物相克

南沙参恶防己,反黎芦。

南沙参相关内容

《本经逢原》云:“沙参有南北二种,北者质坚性寒,南者体虚力微。”由此得南沙参之名。沙者,《纲目》言“宜于沙地”之谓,未确。《广雅疏证》:“有按‘沙’之言斯,白也。”据此,沙参当与白参同义。又因《纲目》云:“其根多白汁,俚人呼为羊婆奶,《别录》有名未用羊乳,即此也。此物无心味淡,而《别录》一名苦心,又与知母同名,不知所谓也。铃儿草象花形也。”

以上是南沙参的介绍
菜谱大全
食疗菜谱
食材大全